海外华裔学者直言:仍是科技发展家
■新闻背景:
《自然》杂志三月推出的《:来自西方的观点》中,收录了科学化农业、**性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子医学等领域的一系列分析论文。海外华裔学者出自对祖国科技事业的关注,对我国整体科研的发展及特定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些文章不约而同地指出:需要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保持更为密切的接触,同时要采取措施,吸引旅居海外的*优良的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
二○○三年我国经济实力世界第六,科研经费投入却只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科技在近20年中迅速崛起,正如《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所说,“许多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在科学化农业、**性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分子医学等许多领域,具备巨大的科研潜力。基于对这些领域现状的研究,海外华裔学者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
农业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21世纪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三农”问题在今天受到了**的关注。国际农业生命科学发展教育所荣誉理事长左天觉教授在《科学化农业——2050年的新视野》一文中提出:“政府早已重视农业的重要性,列为**优先。虽然已有不少成就,基本问题仍待解决。展望2050年,如果人口保持16亿,食物、饲料、纤维的需要,要加上一倍。同时,耕地因建筑及退耕,要比现在减少20%%。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改变农村发展的路线。”
发展农业首先给农民减负
农业税对农民而言是大负担,若全部取消农业税,则免除了农民的重大负担。土地改革是政府采用的另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农民虽有土地长期使用权,但无所有权,若政府把耕地所有权给予农民,他们才有**感,对土地会特别爱惜照顾。
一直关注农业的自给自足,但一个国家只能生产*有经济价值、适合当地情况的产品,然后以贸易互通有无。也可用其它方式发展农业:农民移到西部,可以减缓东部人口压力,同时增多农业生产;另一途径是在外国租赁可耕地。
解决资源难题从西部着手
土地与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有多种计划。目前从长江调水到北部计划,对农业并无效益—根据常规,除去保护当地生态,保证当地未来发展以及长江流域自用,“南水”*多只能“北调”20%%,无法满足北部用水需要。
*好是将西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北部和东部。此方案下有两个不同路线。一条路线是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上游,经由西部调水。另一路线是由雅鲁藏布江在西藏的大拐弯调水。西部有丰富的矿产及水资源,亟待开发,但目标必须明确。西部开发,首先是为西部本身,其次是为了减少东部的人口压力,满足东部的需求。
培养人才应加强科技投入
*近调查结果,每投入1万元人民币用于研究开发,可以供七人脱贫;每投入一元农业研究费,可以有8.3元的生产回报。为求减少贫困、增加农业生产,科技方面的投入更要加强。
大多数农民,没有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因而难于接受新的技术。政府和大学有责任推进农村教育。人力资源的培养,不仅指农民的乡村教育,还包括**科技人员的教育。目前估计,有十五万良好科学家在海外工作。政府应吸引他们回国,为科技发展努力。
科学研究基础与**并重
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是建筑在基础科学和**技术上,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某些大学,牺牲普通生物学科,移向生物工程专业是错误的。到2050年,需要充分的食物及饲料,应该在低危险的转基因生物(GMO)发展上尽*大努力,但不能忽略基础科学。除生物技术以外,其它如合成生物学、资讯科技、纳米生物技术、综合生物技术、精准农业等都处于科技前沿领域,也要发展。
除了科学化农业外,克隆、胚胎干细胞及相关技术作为新世纪的热门科研项目,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美国康州大学再生生物研究学中心杨向中教授指出:“大力开展动物和人类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人类**性克隆的研究和开发,将是对人类医学以至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机遇与挑战并存
客观地说,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在特定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在某些特定方向已经处于领跑地位。拥有很可能是全世界*宽松同时资源*丰富的的研究环境。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政策和足够经费支持,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就可以走到这个领域的前沿。
然而竞争刚刚开始,要想**于世界,任重道远。需要解决经费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多学科研发团队、技术转让和商业化体制尚不完善、人才流失、国内国际科研合作还不够深入等问题。
经费投入远远不足
政府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和排名世界第六的经济实力不相符合,仍然是相当落后的“科技发展家”。建议国家在经费使用方面重点支持已经比较强、而且有可能**世界的领域,例如动物和人胚胎生物技术等,通过对**领域的发展,以点带面带动科学的**进步。
搭建人才引进的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本土优良科研人才流失到了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起飞和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有能力有资源扭转优良科研人才流失的局面。在科研经费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中心制”,这些中心的成立可以把经费相对集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硬件环境,成为引进人才的平台。如果在硬件、软件环境上与国际研究接轨,再配合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完全有可能吸引国际**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世界**研究中心。
政府需要严格管理
胚胎生物技术对人类贡献巨大,但这一技术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造成伤害。政府应该对胚胎生物技术研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组织一个***的监督管理机构,各研究单位也必须成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单位负责。
“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亚洲科技文化的圣地。从书法到绘画,从烹饪到陶瓷,从宗教到艺术等各个领域里,在远东地区曾经处于**地位。目前,在科学技术方面,尤其是人类生物和分子生物医学这个新兴领域中,正致力于重新获得领导地位。”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分子医学研究所钱肯教授和特拉华州威尔明顿杜邦公司钱兆林研究员共同撰写的《分子医学的“丝绸之路”》一文中,就分子医学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建立分子医学的丝绸之路
摒弃老式的思维,加强信息交流对科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子医学时代,新的“丝绸之路”可能就建立在中西方国家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由此,也将创造出诸多机会。例如建立国际协作人才培训计划,培养出新一代的医学-理学博士,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学、生物工程学交汇处建立新兴的边缘学科,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此外,和西方国家相比,在对非人灵长目动物的研究方面具有许多客观优势。完全可以借助于西方国家已经建立的灵长目动物克隆及相应的大动物外科技术,建立全球**的非人灵长目基因组课题。
开创生物医学工程时代
新兴空间技术的发展,将开创一个崭新的生物医学工程时代。它将极大推进在体生理传感器,人类**的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和新分子显像技术的产生。这种多学科技术将使研究机构在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潜能得以发挥。
为支持这些计划,可以考虑通过扩大临床药品市场,来吸引大的国际药品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和主要的资本管理基金的支持。引导这种潮流的不仅仅是成本效益,而且还有生物化学领域的潜能。
充分利用人类的这条“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是迈向分子医学前沿的关键。**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创造分子医学科学家与海外科学家的紧密合作条件,必将推动迅速成为蓬勃发展的全球分子医学网络中心。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 细胞培养玄学-MRC-5细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制的详细步骤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产品得到重复验证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关文献资料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数据结果比...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产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关文献资... 2021-03-14
- 热烈祝贺玉博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试剂产品... 2021-03-14
- 热烈祝贺玉博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试剂产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产品得到重复验证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