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破解高考招生七大谎言

日期:2025-07-21 16:34
浏览次数:183
摘要:   中新网6月15日电 据中广网消息,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展开,招生骗子又在蠢蠢欲动。这里揭露高招七大谎言,希望考生和家长不要听信任何不切实际的承诺,不要奢望获取意外收获,谨防受骗。   谎言一:花钱可以上重点   据湖北台报道,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考录取比例有了大幅提高,同时高等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孩子就能上大学,上重点大学。   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形式了解有限,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模糊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的差别,片面强调一致性,诱人上当...

  中新网6月15日电 据中广网消息,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展开,招生骗子又在蠢蠢欲动。这里揭露高招七大谎言,希望考生和家长不要听信任何不切实际的承诺,不要奢望获取意外收获,谨防受骗。

  谎言一:花钱可以上重点

  据湖北台报道,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考录取比例有了大幅提高,同时高等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孩子就能上大学,上重点大学。

  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形式了解有限,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模糊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的差别,片面强调一致性,诱人上当。不是说**学院或网络学院有问题,而是提醒人们注意,要尽量多了解一些有关情况。

  谎言二:花钱可以“点招”

  所谓“点招”,是指高校在录取时指名要求录取某一学生,这是近年来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做法。“点招”的说法来自高校的招生调节计划,实际上,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都有调剂阶段,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不因填报志愿失误而失学。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调节计划都有严密的操作规程,对因增加调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具体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绝非花钱可以买来的。

  谎言三:花钱可以“保送”

  无论是高校招收保送生,还是进行自主招生录取,对录取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并且要进行公示,绝无花钱能买的可能。

  谎言四:花钱可以买“关系”

  去年上半年,北京市海淀检察院**二处连续受理多起诈骗案件,这些诈骗案件均以帮助高考考生在北京上重点大学为名,骗取他人财物。

  检察机关提醒,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透明、规范,学生及家长不要相信关系能打通一切的谎言。

  谎言五:花钱可以买“定向”

  由于定向就业招生可以在高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当批录取分数线上录取,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想钻空子,并借机向考生收取所谓的“定向费”,有的高达数万元之多。

  教育部今年特别强调,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向就业招生政策,不准额外向考生收费,毕业后必须为考生安排工作。

  谎言六:不给钱不录取

  去年7月,海南文昌市一无业青年男子谎称是高考招生工作人员,向考生家长索要5万元,并威胁如果不给,该考生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该男子后被警方抓获。

  每年招生期间,都有骗子利用学生家长对政策的不了解,向学生家长收取“活动费”、“定向费”、“信息费”等等。考生及家长应该相信,政策是透明的公开的,相关政策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无需通过私人渠道获得。

  谎言七:花钱就可上境外大学

  2002年,吉林某中介公司声称与比利时林格国际公司合作,在多家新闻媒体上刊登广告,以“工薪留学优选”为口号,推出了这一留学项目。事实上所有的“优势”都是虚的。

  留学专家提醒,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门对所有能达到要求的人都是敞开的。对于国际学生来讲,还包含了对语言的要求。只要能达到要求,就可以录取。对于学生来讲,重要的是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所去大学的要求,或者是否有条件通过努力来达到这所大学的要求,而不能轻信别人的许诺。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