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肌肉超人”
6月24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由于基因突变而成为“肌肉超人”的一个四岁半小男孩的病例研究报告。作者认为,**发现的发生在人类身上的这种基因突变案例,有可能引导医学界找出**肌肉萎缩和肌肉失养症等相关肌肉**的**。而在同一期的杂志上,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则发文章警告说,这一发现将有可能被滥用在医学以外的领域,如用在运动员或健身行业,从而可能给人类正常生活带来困扰。可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如何评价和正确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朱大海教授。
朱教授首先介绍说,该男孩之所以成为了“肌肉超人”,是因为“肌肉生长抑素”基因突变,从而造成先天缺乏这种调节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蛋白质,而导致的“双肌肉效应”。但该现象的产生是否与其它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实,对于肌肉生长抑素的研究,国际上于1997年**在小鼠中报道了肌肉生长抑素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朱教授领导的实验室于1999年开展了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之前,此项研究主要在小鼠、牛等动物身上进行,“肌肉娃娃”是**次在人类身上直接发现它的功能。
关于通过抑制肌肉生长抑素来**该类相关肌肉**,朱教授认为是十分可能的,但迄今**于动物实验,人体实验未见任何报告。因此,现在要说对这种**的**出现转机还言之过早。因为,进行性肌营养**是一组复杂的遗传性**,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的肌肉萎缩和无力。目前已根据其临床症状和遗传方式划分为6种类型:Duchenne型肌营养**(DMD)、肢-带型肌营养**(LGMDs)、Miyoshi型肌病(MM)、先天性肌营养**(CMD)、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EDMD)、面-肩-肱型肌营养**(FSHD)等。这类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但均导致肌肉萎缩,目前已鉴定与该类**相关的基因在30个左右。尽管其发病率不高,但能稳定遗传,由于患者肌肉损害而导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该类**在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方法,属于不治之症。因此,如果能通过控制肌肉生长抑素的功能而达到**该类**的目的,将对患有此类**的患者、家属以及全社会是一项重大的医学贡献。
在谈到对有人可能会滥用这一发现的担忧时,朱教授表示,肌肉生长抑素运用到医学以外的其他领域是有可能的,但这牵涉到医学伦理道德,超出了科学本身的约束。如同克隆人一样,尽管遭到社会各方的反对,但实验仍然在继续。
朱教授认为,科学技术的进展往往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效应又有消极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去把握它、利用它。朱大海告诉记者,其实肌肉生长抑素基因不仅能影响肌肉,还有**的功效,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肌肉生长抑素在抑制肌肉生长的同时还可以限制脂肪的沉积,由此可能会开发出既能增强肌肉又能减少脂肪沉积的相关健康食品。另外,尽管尚不能确切知道肌肉生长抑素与**肌肉**是否相关,但进一步的研究说不定能顺藤摸瓜,发现其他与之相关的****可能性。
朱大海教授表示,科学研究不能因为一些负面影响就看不见它为人类造福的主流,特别是对于基础科学而言。他相信,基因组医学和分子医学的研究与发展都将为提高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 细胞培养玄学-MRC-5细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制的详细步骤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数据结果比...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产品得到重复验证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关文献资料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产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关文献资... 2021-03-14
- 热烈祝贺玉博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试剂产品... 2021-03-14
- 热烈祝贺玉博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试剂产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产品得到重复验证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