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我国发现含胚胎爬行动物软壳蛋化石

日期:2025-05-13 07:46
浏览次数:437
摘要: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家季强研究员等人在2004年6月出版的《地球学报》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在我国辽西有名的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含胚胎的离龙类和翼龙类爬行动物软壳蛋化石。含胚胎的爬行动物软壳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   据介绍,离龙类的潜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在河湖中生活的水生爬行动物,具有十分独特的骨骼结构特征,如很小的头颅和躯体,很长的脖子和尾巴,与海中生活的幻龙类(如有名的贵州龙)的形态、生活和运动方式颇有相似之处。翼龙是地质历史中**类会飞翔的脊椎动物,是地球上...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家季强研究员等人在2004年6月出版的《地球学报》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在我国辽西有名的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含胚胎的离龙类和翼龙类爬行动物软壳蛋化石。含胚胎的爬行动物软壳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

  据介绍,离龙类的潜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在河湖中生活的水生爬行动物,具有十分独特的骨骼结构特征,如很小的头颅和躯体,很长的脖子和尾巴,与海中生活的幻龙类(如有名的贵州龙)的形态、生活和运动方式颇有相似之处。翼龙是地质历史中**类会飞翔的脊椎动物,是地球上中生代霸主――恐龙的近亲,具有非常特殊的骨骼结构特征,如硕大的头颅、很小的躯体、由第4指拉长形成的两翼等。

  2003年3月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白台沟地区的凝灰岩和凝灰质页岩中发现的离龙类化石是潜龙的一个新种,距今约1亿1600万年。含胚胎的蛋化石约11枚,分布于潜龙骨骼的周围。这些蛋化石的大小和形态不一,一些呈椭圆形或亚圆形,另一些呈亚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态,*大的蛋大小为2.5cm×1.7cm,*小的为1.6cm×1.2cm。这些蛋化石的外层没有显示任何硬壳的分层结构,而是一层极薄的致密的‘皮膜’状结构。这些特征均表明,目前发现的潜龙蛋化石是软壳蛋,在其中一枚蛋化石中,可清晰地看到保存有头颅、体椎等的胚胎。

  这次报道的含胚胎翼龙蛋化石与汪筱林等人2004年报道的翼龙蛋化石一样,也产自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金刚山地区,距今约1亿2100万年。翼龙蛋化石呈长椭圆形,大小为6.3cm×3.6cm。蛋内的胚胎完整保存了头颅、牙齿和头后骨骼,表明这是一枚即将孵化出壳的翼龙蛋化石。在镜下放大观察,该枚翼龙蛋化石同样没有显示任何硬壳结构,其外层是一层极薄的致密的“革质”结构,同样表明目前研究的翼龙蛋化石也是软壳的。此外,考虑到胚胎发育过程中骨骼异速生长因素,研究者认为还不能确定目前研究的翼龙蛋化石中的胚胎究竟能否归于鸟掌龙类或其它类群。

  根据以往的研究,大多数爬行动物均产硬壳蛋,只有现生的蜥蜴类和蛇类的某些类群产软壳蛋。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将蛋产在沙滩或洞穴中,利用阳光和沙滩的温度进行孵化。从岩石学和沉积学的角度来看,新发现的离龙类蛋化石标本的岩性为灰白色薄层具水平纹理的凝灰岩和凝灰质页岩,代表一种静水湖相的沉积环境,而不是湖滩沉积环境;翼龙蛋化石标本的岩性为灰色薄层具水平纹理的凝灰质泥岩和粉砂岩,也代表一种浅水湖相的沉积环境,而不是湖滩沉积环境。这表明含胚胎蛋化石目前的发现地点不是爬行动物产卵的场所,而仅是后期的沉积和埋葬地点。很可能,辽西义县地区当时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雨水充裕,水流将这些爬行动物的蛋从产卵场地(湖滩或河滩)带入湖盆,然后这些蛋再被火山灰和其它细颗粒沉积物掩埋在湖底的。

  有关专家表示,这些含胚胎蛋化石的发现表明,除现生的某些蜥蜴和蛇产革质的软壳蛋外,在地质历史长河中某些水生爬行动物和翼龙也产软壳蛋。这对于人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生殖方式、早期发育演化历史,以及当时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埋葬条件等均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