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陈竺副院长:生命科学前景美好

日期:2025-05-13 23:19
浏览次数:334
摘要: 7月19日至23日,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就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   问:为什么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答:近20年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对全社会*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基本国策。美国在过去5至6年...

7月19日至23日,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就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



  问:为什么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答:近20年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对全社会*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基本国策。美国在过去5至6年中对生物医学的投入增长了1倍以上,在政府的研究预算中仅次于国防科技,日本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

  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口与健康、农业与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实现农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贡献。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全球10%的生物遗传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在历史上有医药和农学方面很好的科学积累。无论是为自身发展需要,还是为人类文明做贡献,都必须重视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问:请您介绍一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

  答: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是向更加微观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分析;二是在分析基础上更多地趋向综合。人们认识到,今后生命科学的进展需要生物学家与数、理、化等非生物学领域科学家的交流和合作。生命科学到了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的新阶段。

  生物技术已经在医学和农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兴未艾,品种改良和转基因动植物在实施高效和可持续农业中作用巨大。同时,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在环境生物技术方面,生物能源、生物环境修复、微生物采矿等技术已经得到应用;在生物能源和工业用新型材料发展中,开发可再生的种植能源,利用微生物和水生藻类产氢,研发生物降解塑料,利用生物加工和生物催化,以农作物为原料生产新型的工业和医用材料。



  问:华人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的成就如何?

  答:目前,世界生命科学领域**杂志中,大约有30%—40%的论文,作者有华人。现任美国科学院院长在谈到华人生物科学家的贡献时曾说,如果没有华人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的小一半工作就不会得到开展。



  问: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重点发展的领域是哪些?

  答: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重大**相关基因的识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动植物区系的系统演化与协同进化等是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优先发展领域。

  高产上等农作物的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生物反应器、基因和蛋白质工程疫苗及**、生物**等是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领域。



  问: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与国外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答: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基因组科学的兴起给生命科学追赶******和带动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的良机,生命科学界抓住了这次机遇,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使生命科学的总体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在有些研究领域已与世界同步。

  但是,实事**地讲,我们与世界还有较大的差距。就各学科论文发表数量来看,我们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中多处于十几位、二十几位;在国际**方面,也不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做得好;在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

  究其原因,主要有:优良人才不足,缺乏原始**;系统平台建设差,集团作战少;协调机制不健全,立项重复;科学研究与产业的结合不紧密;法制建设跟不上科技发展等。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满怀信心,不懈努力,差距就会逐步缩小,水平会不断提高。



“生物学是目前国际上*活跃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前沿活跃着一大批华人生命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指导着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作为此次大会的执行副主席,同样身为生物科学家的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这样评价华人在该领域中的贡献。

陈竺介绍说:“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目前活跃着很大一批华人科学家,他们中领衔课题组或有自己实验室的不下1000人。有人统计,目前在非常**的学术杂志,如《科学》、《自然》、《细胞》等上面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中40%左右主要作者都是华人。”

陈竺具体地介绍了一些海外生物科学家中的佼佼者。

作为老一辈的杰出代表,从香港去美国的简悦威先生,是世界上**个用DNA诊断**的人,被认为是DNA诊断技术之父。

今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用定位克隆的方法,发现了一种叫囊性纤维化遗传性**的基因,这种病是白人当中*常见的遗传病,这种定位克隆方法和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在过去十几年当中,一大批人类基因被发现,全部是用徐立之教授的定位克隆思路。

作为年轻一代,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的王晓东教授,以其对细胞凋亡过程的出色研究成果,今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留美学人中进入美国科学界*高殿堂的**人,他发表的50多篇论文,在*近8年内被其他科学家引用15000次以上。在生物技术方面,现任美国纽约爱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的何大一教授,因发现可抑制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96年度风云人物,成为1960年以来首位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科学家。

当然还有克隆牛的杨向中教授,搞水稻分子生物学的吴瑞先生,现在担任耶鲁大学生物系主任的许田教授……



  生物经济前景十分诱人

  记者:*近这一周北京大摆“生物技术”盛宴,举行生物经济周活动,召开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这使我联想到专家关于21世纪生物经济必将超过网络经济的预测,您赞成这一观点吗?

  陈竺:我基本赞成这一观点。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超过信息技术。具体地说,网络只能帮助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而生物技术可以解决能否做什么的问题。如SARS来临时,治病救人,网络只能加快信息传输,而生物技术则能从根本上解决诊断、**和**的预防控制。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与生命有关,这体现了人类社会对人的价值的充分尊重,还有什么比维护人的生命问题更重要呢?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正如美国有名未来学家保罗先生预言:“推动社会发展的代表科学将由信息科学转为生物科学。”

  记者:经济与市场密不可分,生物技术有多大的市场呢?

  陈竺:生命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科学进步,还将引发产业**,生物技术产业近10年来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在西方国家,生物技术相关产业(含医疗保健、农业、工业的某些部门)一般要占GDP的20%到30%。我到美国休斯顿访问时,问当地*大的产业是什么?他们回答是休斯顿医学中心。

  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性的市场投放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1世纪中期,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有关专家估计,不久的将来,生物经济将10倍于信息经济。



  生物技术不仅仅提供健康

  记者:生物技术拥有这么巨大的市场前景,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陈竺:生物技术应用的**、二次浪潮是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生物技术用新医药和诊断试验带来了医疗保健行业**性的变化。如生物技术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SARS出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科学家就用生物技术的方法研制出了SARS疫苗,这是用传统的方法不可能这么快实现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在未来,科学家将能够阐明重大**的机理,并提供预防和**手段;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可能使更换****像修理汽车一样方便,这将保证人类更加健康、长寿。品种改良和转基因动植物在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作用巨大,现在我国已有一半的棉花是转基因棉花,全世界抗除草剂的大豆种植面积也不少。转基因作物可有明显的抗逆性,如抗病虫、耐旱、耐盐碱,产量明显提高。 

  生物技术应用的下一个重点是改造工业和保护环境。生物科学家有信心在未来30年使工业生产的催化转化效率提高30%。他们还致力于解决能源问题,有专家预测,如果地球上所有的荒滩都种上一种生物质转化效率高的能源植物,通过生物技术来生产乙醇、生物柴油,那么就可以为全世界提供足够的能源。在环境生物技术方面,他们正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修复、分子环境监测、生物防治等,使污染排放在未来30年内减少30%。

  当生物技术对人类的促进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健康,还可以通过推进农业**、增加能源供给、改善环境状况、确保生物**等来加速经济增长时,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就毋庸置疑了。



  世界各国加速抢占制高点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生物技术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吗?

  陈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地区纷纷将发展生物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采取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搜罗人才、培育产业等措施,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2002年,美国确定每年投入的预算费用高达380多亿美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生命科学领域所投入的经费近几年快速增长,从1998年的130亿美元猛增到2003年的273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在联邦政府的研究预算中仅次于**科技。而欧盟在其2002年出台的政策中,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费用高达175亿欧元,另有近600亿的风险投资,投入仅次于信息产业,并计划用10年的时间超过美国。与此同时,在制造业中崛起但在信息时代落后的日本,决心在生物经济时代再创辉煌,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口号。新加坡制定了“5年跻身生物技术**行列”的目标,将外汇储备的5%—10%用于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



科学院副院长陈竺19日在此间说,搞科技***需要扎实为学,切忌浮躁。只要扎实工作,不仅有可能**国际科学原创性发现的**,还完全有可能成为发展家发展生物经济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模式。

  陈竺说,与前辈们相比,中青年生命科学家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们正处在有利的发展环境之中。提倡扎实严谨的学风,并不是要求科学家守在自己专业的角落里,而是要求他们有更宽阔的眼界和更强的使命感。

  陈竺表示,当今生命科学与传统生物学已不是同一个概念,生命科学是大的交叉科学,要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借鉴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在搞生命科学研究,尤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需求和优势。的优势包括传统中医学和占世界总量10%的生物遗传资源。

  陈竺说,真正科学的发现不是出于功利目的,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驱使科学家逐步认识和改造世界,基础科研成果因此往往是不可预见的。与此同时,科学家有责任向社会报告他们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还能做些什么。

  他说,这次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有助于加强科学家和海外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能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陈竺说,海外华人科学家一直关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的研究工作。他欢迎优良海外华人选择来发展事业。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