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3500米水下机器人用于生物学研究

日期:2025-05-12 17:01
浏览次数:168
摘要: 29日,在上海东海港“大洋一号”万吨轮上,3500米水下机器人开展海底水下操作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这台机器人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朱继懋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时间潜心研制成功的。该系统包括水下机器人、中继器、脐带缆、脐带绞车、止荡器、操纵控制台以及动力站等多个分系统组成。这台水下机器人在空气中重量为3.25吨,有3米长,1.8米高;它在水中可以自己“行走”,不仅可以自如的前进后退和侧移,还可以作上下运动和多种姿态的调节,不到30分钟就可以下潜到3500米水深进行作业。   该水下机...
3500米水下机器人用于生物学研究
29日,在上海东海港“大洋一号”万吨轮上,3500米水下机器人开展海底水下操作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这台机器人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朱继懋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时间潜心研制成功的。该系统包括水下机器人、中继器、脐带缆、脐带绞车、止荡器、操纵控制台以及动力站等多个分系统组成。这台水下机器人在空气中重量为3.25吨,有3米长,1.8米高;它在水中可以自己“行走”,不仅可以自如的前进后退和侧移,还可以作上下运动和多种姿态的调节,不到30分钟就可以下潜到3500米水深进行作业。

  该水下机器人的眼睛比人多,配备有5个各种性能的摄像机和一台静物监视机,它不仅装有6个常规的水下灯,而且配有两个特制的弧光灯,可在水下照射近百米的范围,以便进行水中作业,在浑浊水中还配备有声纳。

  该水下机器人不仅有“脚”,还有两个机械手(一个7功能,一个5功能),可以在水面对其进行遥控操作和协调作业。其手臂长度是人手臂长度的4倍以上,且力大无比,可以举起上百公斤的物品。

  有关专家认为,这台机器人是目前我国下潜深度*大、功能*强的无人遥控潜水机器人,其遥控潜水器无论从性能上讲还是从控制方式上讲都超越了国际同类型的机器人,总体性能达到****水平。据悉,这台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对大洋深海生物基因和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研究以及探索人类起源的秘密,同时也将进行各种水下作业,由于技术含量高,因此倍受世界上同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



  “海龙”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研制。它的“眼睛”有6只:5个各种性能的摄像机和1台静物监视器。它有“手”有“脚”,可以举起上百公斤的东西。

  “海龙”下潜到3500米深处用不了50分钟。别看它重3.25吨,在水中却能“行走自如”,不仅可以前进、后退、侧移,还能作上下运动,姿态颇为优美。

  在“海龙”身上有一条“生命线”——脐带。水面母船通过这条脐带向它提供动力和控制信号,机器人则通过脐带发回各种讯息。因为下潜深度大、脐带长,所以光脐带绞车就有40吨重。为了避免水下机器人丢失,专家们还在绞车上增加了一个高科技的升沉补偿系统。这样即使有大风大浪,机器人也能在水下稳定作业。

  专家介绍,“海龙”将主要用于大洋深海生物基因和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它的总体性能已达到****水平。

6只“大眼睛”观测四方,两只“手臂”能托起100多公斤的重物———昨天,我国下潜深度*大、功能*强的水下取样型机器人———“海龙号”在上海研制成功。不久后,它将潜入深海,进行海底微生物基因等科学探测工作。

  昨天,在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的甲板上,“海龙号”正进行后期的现场调试。据研制这台机器人的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朱继懋教授介绍,“海龙号”系统包括水下机器人、中继器、脐带缆、脐带绞车、止荡器、操纵控制台以及动力站等多个分系统组成,重达3.25吨,长约3米,高和宽均为1.8米。它身上安装了7个推进器,在水中可以自己“行走”,前进后退速度达2米/秒,而且,它下海的速度也很快,从海面到3500米左右深度的海底,只需要50分钟左右。

  为了进行科研考察,“海龙号”上配备了诸多“法宝”。它的两个“手臂”(一个7功能,一个5功能)是人手臂长度的4倍以上,活动自如,力大无比,手臂中还“暗藏”不同种类的取样器,可以在水面对其进行遥控操作和协调作业;它的6只“眼睛”是5台摄像机和1台静物监视器,加上“头顶”的6盏水下灯,“海龙号”可以将深海中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海龙号”采用的是有线控制系统,它有一条“脐带”连接到水面船舶上,水面船舶通过这条“脐带”向它发出控制信号和提供动力,而海底的探测情况,也可以通过“脐带”及时送回地面的控制室。

  “海龙号”由大洋协会投资研发,将主要用于深海微生物、生物基因等方面研究,它的总体性能已达到****水平。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