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盆地可能曾处于半湿润环境
孙柏年教授表示,代表东亚主体的,在地质历史、气候历史及植物材料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理解过去和现在全球变化有巨大贡献,而新生代是地球地质、气候和生物演化的重要发展时期。通过研究我国西部新生代植物化石,揭示新生代以来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西部古环境变迁和现代环境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植物学家研究现代植物,都以丰富的根、茎、叶、花、果、实为依据。而古植物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化石标本,根本无法与完善的现代植物材料相比。这种情况下,*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化石材料,成为古植物学家长期努力的方向。孙柏年介绍,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化学实验方法为基础的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迅速崛起,并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
角质层是一种复杂的高脂肪型聚合物,因抗酸碱、耐腐蚀,可保存上千万甚至几亿年前植物的微观构造,因而成为古植物学分类的重要依据,受到古植物学家乃至古气候学家的重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重建角质层所体现的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构造和表皮毛基等微细特征,为植物化石鉴定工作提供了便利;这些表皮特征中所蕴涵的气候信息,更为古生态和古环境的推论重建工作提供了佐证。
可惜的是,我国古近纪以来的被子植物化石,大部分是印痕化石,较少有压型标本。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境内,新生代植物化石发现极少,古近纪晚期植物化石标本也不多见。为发掘**手的研究材料,进而深入研究我国西部新生代植物演化与环境变化,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兰州大学“985”工程支持下,开展了相关考察和研究工作。
2003年6~7月,该研究所在兰州盆地皋兰一带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采集到以压型叶片为主的大量被子植物化石,部分标本还较好地保存了原位角质层。随后,通过多种室内方法分析,**得到了该区新生代被子植物化石的表皮构造。孙柏年说,这一被子植物压型化石群的发现,对探讨古气候变化,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初期周缘的植被类型、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别是研究今天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兰州盆地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孙柏年等利用皋兰县古近纪地层韩家井组采集到的山杨压型化石,对其角质层的微细构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甘肃、云南不同生境下的现生山杨叶片,发现化石山杨的结构特征,与处于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的标本相差较远,而与温带半湿润区的标本*为接近。
孙柏年说,发表于近期《科学通报》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与一直以来该区气候环境较为干旱的看法不同,兰州盆地古近纪可能处于半湿润的气候环境;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青藏高原的**次抬升密切相关,即青藏高原东缘在始新世中、晚期干旱气候逐渐西移,周缘地区出现了局部的半湿润环境。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 细胞培养玄学-MRC-5细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制的详细步骤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产品得到重复验证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数据结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关文献资料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产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关文献资... 2021-03-14
- 热烈祝贺玉博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试剂产品... 2021-03-14
- 热烈祝贺玉博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试剂产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产品得到重复验证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