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争抢国际生命科学人才

日期:2025-05-14 05:43
浏览次数:191
摘要:从台湾专门来京参加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的林先生,*近有了跳槽的想法:希望到大陆找个合适的位置。7月22日,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在京召开的人才招聘新闻发布会上,这位留美博士、多年来受雇于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华人学者,尽管因年过半百超过了年龄限制,还是当场提出了自己的应聘要求。他坦言,大陆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他“再干十年以发挥余热”。 复旦大学此次组建生物医学研究院,并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是全球生命科学人才争夺战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三月份刚刚被复旦大学...
从台湾专门来京参加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的林先生,*近有了跳槽的想法:希望到大陆找个合适的位置。7月22日,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在京召开的人才招聘新闻发布会上,这位留美博士、多年来受雇于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华人学者,尽管因年过半百超过了年龄限制,还是当场提出了自己的应聘要求。他坦言,大陆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他“再干十年以发挥余热”。

复旦大学此次组建生物医学研究院,并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是全球生命科学人才争夺战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三月份刚刚被复旦大学“**”来领军生物医学研究院的贺福初院士,会上向媒体表示:“为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亚洲**的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心,我们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软硬件环境!”

参加此次华人生物学家大会的2000多名与会者中,不乏大师巨匠和青年才俊。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专门设立的人才招聘展台,工作人员卞杰告诉记者:“几天来,海内外很多学者表示出了浓厚兴趣!”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王卫平表示:“对身怀‘绝技’的高层次人才,将不受具体招聘条件的限制。”

其实,不单是复旦大学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市场重拳出击,此前国内的两起招聘大潮,也同样吸引了全球生命科学家的眼球。

去年7月5日,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签署协议,三方各出资1亿元在广州共建“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其目标瞄准“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国内**、国际知名的研究开发机构”。研究院向全球公开招聘院长、副院长和**研究员,允诺为被录用者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厚工作待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全球招聘可能是“动静*大”的一个。这个国家斥巨资设立、参与人员超高规格的“神秘”研究所,英文名为“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简写为NIBS,Beijing,主要依托于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并得到了教育部、科学院等8个部委的联合支持,其目标是建成国内学术水平*高、国际**的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目前,这一被媒体称为“**个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而组建的研究所”,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王晓东和耶鲁大学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担任共同所长。

目前,尽管该所有关人员的招聘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有关“将为受聘人才开出向发达国家同类机构水平看齐的待遇”的条件,已引起了海外华人学者圈中不小的震动。今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年轻的院士之一的王晓东博士,回国应聘更是受到了各方领导的高规格礼遇。

“相比而言,广州方面注重的是下游的**开发和产业化推进,北京方面更注重的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我们则涵盖从上游基础研究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各个阶段。而且,我们的规模则要超过前两者。”贺福初院士对三起招聘进行了横向点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每年获得的资助超过了国内经费的40%,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仍明显不足。我们希望在现有条件下,打破壁垒,推进生物与医学的交叉,显著提高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竞争力。”贺福初这样表达自己的愿望。

此前,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执行副主席陈竺院士对媒体表示:“在过去十年的科学文献中,和生命相关的科学文献总产量,占国际所有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的52%。而我国在学科结构上与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在一起大概不到20%。”

据了解,在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美国,华人生物学家群体已经成为继美国人之后出现的**大群体,仅在加州,就有数万华人从事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这**然资源,加上国内良好的发展机遇,无疑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生命科学涉及生物学、医学、农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目前已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孕育着巨大的产业化商机。“事实上,不单单是在,在全球范围内,这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都受到了热烈追捧,只是上升的经济势头吸引了更多人愿意回来看看!”一位匆忙赶往首都机场的与会华裔学者这样评论。

  •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