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南京大学“增招”风波

日期:2024-04-25 13:49
浏览次数:1133
摘要: 南京大学2004年的招生计划中,热门的计算机系计划在江苏招生40人。招生结束,在江苏实际录取了68人。7月中旬,南大计算机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陈道蓄在校园网上对招生人数的变化提出质疑,*终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如今风波平息。走进南京大学大门,梧桐树影间,蝉鸣不断。这所东南名校的建筑风格敦厚和平。像其他有名院校一样,时有孩子带着惊奇崇仰的神情,结伴在暑期前来参观。恢复高考20多年后,上大学仍然是无数人深远的梦。那些缠绕着青藤的大屋顶,看来仍像是时代智慧和公平的象征。 网上波澜 ...

南京大学2004年的招生计划中,热门的计算机系计划在江苏招生40人。招生结束,在江苏实际录取了68人。7月中旬,南大计算机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陈道蓄在校园网上对招生人数的变化提出质疑,*终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如今风波平息。走进南京大学大门,梧桐树影间,蝉鸣不断。这所东南名校的建筑风格敦厚和平。像其他有名院校一样,时有孩子带着惊奇崇仰的神情,结伴在暑期前来参观。恢复高考20多年后,上大学仍然是无数人深远的梦。那些缠绕着青藤的大屋顶,看来仍像是时代智慧和公平的象征。

网上波澜

一个月前,陈道蓄质问的,恰恰是公平

714日,计算机系主任陈道蓄借用一个学生的校园网BBS账号,在校园网上的计算机系版面中,发了一篇文字。文中质疑,计算机系公布的江苏省招生名额是40人,但实际招生人数扩大了几乎一倍,以至于计算机系的招生分数下降到学校正常的*底限

陈道蓄认为,计算机招生分数如此之低,历史上从未有过,而他亦觉得,招生人数大增,使他很难向曾经向我们咨询过高考志愿的同学和家长解释,也很难向以高分报考我们系的考生们解释

陈道蓄希望,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就此事做出解释。

陈道蓄的署名文章一出现,迅速被多人点击,随即被转载到南大校园网的其他版面。几小时后,文章挂上了校园网十大热点话题版面。

挂上十大热点话题版面上后不久,陈的文章从网上被删除掉了。文章被删引来了又一轮转帖和回复的高潮,文章再次被顶上十大热点话题版面。不久再次被删除。

删帖、跟帖和转载一直进行着。714日晚上,校园网计算机系版面里,出现一篇《关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4年在江苏省招生情况的说明》,文章署名为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说明》称:2004年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原计划在江苏省招生40名,因生源充足,增加计划28名,现预录取68名考生,预录取考生中*高分为676分,*低分为650分(650分在江苏省40.5万考生中排第1686名)。

有人随即发帖质疑《说明》,按照高考招生的惯常程序,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之前,南京大学会向国内各省派出招生咨询人员,召开招生咨询会,向当地考生提出报考建议。建议的根据,即是学校在该省的招生名额。40个名额下的报考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自然要高于68个名额。工作人员根据40名招生名额提供的建议,会使一些自觉分数不够的考生,放弃报考计算机系甚至是南京大学。因此,招生名额公示在前,大规模增加录取人数在后,招生办公室的工作程序,有悖高考作为选拔考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一名自称是南大计算机系1999级毕业生的网友说,关键问题不在于计算机系招了多少人、分数线多高,而在于校方在招生过程中没有按照程序办事,而且动作还很大严重损害了考生的利益和南大的诚信

7 15日,有人在计算机系版面中发帖指出,同样格式的《说明》刊登在南大校园生活版面上,增加计划的人数是32人,与计算机系版面中《说明》所说的28人不符。不可思议的是,从发表者来看,两个《说明》为同一个人所发;从发表时间看,两篇《说明》发表时间只相差一分钟。

删帖和这个人数不符的发现使网络上的情绪为之一变。众多的跟帖矛头本来集中在计算机系应不应该增招增招的程序是否得当两个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删帖开始质疑,招生人数的变化后面是否存在不可告人黑幕

计划内误会

南大学生工作处处长钱钟对记者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增招风波,其实是一个误会。计算机系2004年原定招生140多人,*后只招了130多人,虽然在江苏省增招不少,但总人数并未超过计划招生人数。

这位处长解释道,教育部核定南京大学的招生总名额由三个部分组成:本省计划、外省计划和预留计划。本省计划用于录取江苏省的考生,外省计划录取江苏省以外地区的考生,这两部分招生计划就是公开的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和报刊上可以看到的招生名额。而所谓预留计划却是看不见的名额,只存在于高校招生部门和教育部内部的表格上。

招生中的预留名额是机动人数,制度设计的初衷和主要作用是调剂余缺。在实际招生中,如果某些省份的考生生源特别好,高分考生多而招生名额有限,为了将这些考生录取进来,就要从预留名额中划出部分名额投入该省。这就是平常所谓的增招

钱钟表示,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在江苏省增招的28个名额,即属于看不见预留计划之列。2004年南大计算机系招生中,投向外省的预留计划名额很少,这部分名额就大多投在学校所在的江苏省。这也是《说明》中因(江苏省)生源充足,增加计划28一说的由来。

钱钟透露,南京大学的预留计划名额多达四五百人之多,计算机系的增招人数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而这个预留计划完全是计算机系本身的计划,决不是计划外的计划。

据此,钱钟认为,增招风波714日下午其实已经结束了。招生部门看到陈道蓄发在网上的文章后,当晚就同陈道蓄进行了交流,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钱钟说,陈道蓄事先不知道江苏省增招人数,知道后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却一直找不到人,因为陈**天要去外地开会,所以情急之下,才在网上发文质问。

在和记者短暂的见面和通话中,陈道蓄一直忙于一件急迫的工作。他没有多提沟通的结果是否让他满意,只是说工作太忙,已经不太记得当时的情形。

可疑的沟通

钱钟将招生部门和陈道蓄的矛盾归结为误会,而将误会的原因归结为沟通不足。钱钟表示,每个院系的招生人数,院系是知道的,至少院系里分管招生的副书记知道。主要领导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忙。实际上,2004年计算机系预计在江苏省招收40多人、在国内招收140多人,都是招生部门和院系商量后的结果。

然而,有人质疑,陈道蓄担任计算机系系主任多年,难道不知道招生中有预留计划一说?计划内的”“增招何以激起陈如此大的反感?

***透露,陈道蓄和招生部门的确沟通不足,但并非只是陈道蓄太忙,而是双方在招生人数的问题上,分歧由来已久。

成立于1978年的南大计算机系,前身是1960年代成立的计算技术专业。这个**批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的单位曾辉煌一时,给南大增色许多。但到 1990年代后期,南大计算机系的学术地位似乎大不如前;加之扩招后计算机系师资紧张,虽然学生高考平均成绩长期居于全校前列,但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都有待振兴。作为计算机系主任兼任软件学院院长,陈道蓄一直有意缩小计算机系本科的招生规模,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转移到2002 年创办的软件学院中去。为此,计算机系的培养计划明确提出,要根据本科生的意愿,按研究型应用型分流培养。

陈道蓄试图缩小招生规模的说法得到了钱钟的证实。当计算机系要求将2004年在江苏省的招生人数缩减到40人的时候,招生部门并不同意。但计算机系一再坚持,加上 IT行业不如前几年那样火爆,报考计算机系的人数减少,而且软件学院也分流了一些生源,双方才达成一致。

制定招生计划的时候,是同院系谈的,但不一定是同每一个领导谈。主要领导不一定关心,时间长了,有的人记不大清楚了。总数没有变化的可能没有看到,只看到江苏省多招了几十个人。钱钟说。

有熟悉情况者表示,计算机系在江苏招生人数向来在总计划一半以上,不知为何,2004年江苏只招40人,总人数还会达到140人之多。

至于陈道蓄在文章中抱怨,增招使计算机系的录取分数线下降,钱钟表示,学校招生部门和院系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不太一样。院系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希望录取分数线在校内靠前,但招生部门关注的是**志愿的满足率,如果计算机系不增招江苏的28名学生,这些**志愿报考南大计算机系的学生就可能要落到**、第三志愿,甚至是志愿服从。

由于南大计算机系的实力,也因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高分考生比比皆是的南大里,计算机系的分数线多年来也一直靠前。南大学生的印象中,这个分数常会高出南大录取分数线20分以上。

今年南大的*低录取分数线是640分,在江苏40万考生中位居3100名。计算机系的*低录取分数是650分,是江苏考生第1800名。钱钟认为,计算机系的这个分数不错。

当然,招生部门决定在江苏省增招的时候,应该和计算机系的领导再确认一下,钱钟说,如果当时计算机系嫌增招的人数太多,那我们少就少一点,也无所谓。

这又是个沟通不足的失误。

网络的角色

陈道蓄在网上发文要求解释的时候,计算机系的招生实际已经结束。受到质疑的只能是程序,而不是结果。某种程度上,网上对程序的质疑也得到了解释,因为这个程序就是一连串的误会。只是,这个不能说不合理误会说,没有让质疑的人群产生对结果的认同,反而更催生了对程序的不信任感。

招生部门也丧失了对网络的信任感。钱钟表示,网上的东西,多少双眼睛看了,谁都能挑出毛病来。网上长时间的议论被理解为网络消息传递的滞后效应,是有很多人不太了解问题已经解决,所以吵了好长时间。

很多从网上得知此事的南大校友同样提出了种种质疑。但或许是因为《说明》中出现过增招人数的离奇错误,南大招生部门放弃了通过网络这个便捷而传播面广的方式进行解释的兴趣。

校方表示,如果校友不清楚,招生部门可以进行解释,但不是在网上。钱钟建议,对此次招生怀有疑虑的校友,可以选派几个代表,和计算机系、招生部门和校领导,坐到一起,把此事的前因后果讲清,做个了结。

钱钟认为网络放大了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有人说这里面有没有黑幕,我可以保证,这里面一个黑幕都没有,一张条子都没有。同理,钱钟表示,因为事情起因是校内管理和沟通方面的一个毛病,学校不主张单方面接受记者的采访。

一直忙碌的陈道蓄的家人情绪焦虑地表示,学校的处理应该说相当快。陈家爱南大这个学校。而现在,50多岁的陈道蓄*需要的是一个平静的工作环境。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24号